此章節需要提供更多來源,否則內容可能無法查證。 (2017年1月13日)
2007年中国公安部对全国户籍人口的最新统计:王姓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大姓,有9288.1万人,占中国人口总数的7.25%。這個排名跟2006年1月中國科學院的統計有差別。
2007年人口姓氏排名
编辑
2007年人口姓氏排名[26]
排序
姓氏
1-10
王
李
张
刘
陈
杨
黄
赵
吴
周
11-20
徐
孙
马
朱
胡
郭
何
高
林
罗
21-30
郑
梁
谢
宋
唐
许
韩
冯
邓
曹
31-40
彭
曾
肖
田
董
袁
潘
于
蒋
蔡
41-50
余
杜
叶
程
苏
魏
吕
丁
任
沈
51-60
姚
卢
姜
崔
鍾
谭
陆
汪
范
金
61-70
石
廖
贾
夏
韦
付
方
白
邹
孟
71-80
熊
秦
邱
江
尹
薛
闫
段
雷
侯
81-90
龙
史
陶
黎
贺
顾
毛
郝
龚
邵
91-100
万
钱
严
覃
武
戴
莫
孔
向
汤
稀有姓氏
编辑
此章節需要提供更多來源,否則內容可能無法查證。 (2017年1月13日)
第一小姓:贶
主要分布在河南安阳市区,其他地方各有其家族成员。不过百人,据言均出一系。
第二小姓:难(读第四声)
分布于河南省,由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姓发展而来,原本是一种鸟类的名字,由于当时人崇尚鸟类,把姓起成了“难”。后来难姓大部分迁徙到了朝鲜半岛,中国极少存在。袁义达的研究组在山西调查“难”姓时,还引来了韩国的寻亲团。他说,韩国文化界认为,这个姓是韩国“难”姓的根源:“河南曾出土过一块南北朝时期的石碑,记载一个鲜卑族官员的事迹,他的名字叫‘难楼’,‘难’姓随鲜卑北迁,松花江当时也改名成了‘难江’。随后,这些姓‘难’的鲜卑族到了现在的朝鲜半岛,韩国人认为这些鲜卑人是自己的祖先。”
第三小姓:死
袁义达介绍,“死”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,是由北魏时期的少数民族四字复姓发展而来的,目前人数呈减少趋势。
第四小姓:𡶦(⿱山丘,音“亚”)
袁义达说,这个姓是研究组在安徽省涡阳县和辽宁省彰武县偶然发现的,共有2000人左右。这些人都清楚是岳飞的直系后代。岳飞后人遭秦桧迫害逃亡,便把“岳”字上下颠倒,组成了这个新姓。
稀有的“源”姓,源自古代少数民族
源姓多集中在广东鹤山市龙口镇,有源姓人1000多人。另外,世界各地有2000多人姓源。源姓来源单一,是少数民族姓,源于鲜卑族。 据考证,源氏最早见于北魏时期,始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秃发鲜卑(“秃发”是“拓跋”的异译读音,与拓跋鲜卑同宗同源)。南北朝时期,源姓祖先从呼伦贝尔迁到青海一带,建立南凉,后来被西秦所灭。南凉景王秃发傉檀的王子(一说王孙)秃发破羌投奔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王朝。北魏太武帝因两家同根同源,赐他姓名为源贺。源贺就是今天源氏的得姓始祖。唐宋以后,源氏子孙自中原南迁。南宋咸淳十年(公元1274年),源氏后人源潜夫自南雄珠玑巷迁至霄乡定居,延续至今[27]。
其它稀有姓氏概况
在湖南澧水流域的慈利、大庸、澧县等地,生活着16000余名庹(tuǒ音) 姓人,在其他地区也很少能见到这一姓氏[28]。每10万人当中约有5.82个渠姓人,全国渠姓人口大约有75000人。占全国13亿人口仅十万分之0.4的“是”姓人可谓寥若晨星了。姒姓现在据统计,只有700多人。西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.0015%,广东、辽宁两省多西姓。南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.016%,河南、甘肃、山西、辽宁、陕西、河北、浙江七省较多。上是土家族姓,目前约占全国人口的0.0001%。下姓则系夏姓之俗写,尤其是在安徽利辛、霍邱一带有此习惯。左姓较为常见,约占全国人口的0.078%;柴姓、米姓分布较广,分别约占全国人口的0.058%和0.035%;油是傈僳族姓,山东省多此姓;盐姓在江苏、四川等地有分布;酱姓源出不详,台湾有此姓;山西扶风、四川成都、台湾、上海等地有醋姓;茶作为姓有槎(cha)、屠(tu)两音,云南省多茶姓,约占全国茶姓人口的95%。一些姓氏很具有传奇色彩,像复姓第五,传说是荆轲刺秦失败后,跟随他的5名勇士分散逃命,并放弃原来的姓名,分别改姓第一、第二、第三、第四和第五。另一个起源是第一、第二、第三、第四、第五、第六、第七、第八族人与田氏族人同宗同源,皆尊奉陈完为得姓始祖;蕊姓,2019年人口姓氏排名為第3569位,人口不足千人。